邯郸交警>>交警全媒体>>

回看旧貌喜谈新颜——老交警见证城市交通发展

2018-11-15 14:42:48 来源:邯郸车友杂志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40年物换星移,岁月如歌。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里,许许多多的普通人虽是沧海一粟,但也是这个伟大时代的亲历者与得益者,他们的青春如同一滴水,注入了浩浩荡荡的洪流中,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原任邯郸市交警支队支队长助理沈永建和原任邯郸市交警支队事故处处长张文斌,同在1974年进入交警系统,从警40年后一同退休。作为一名老交警,他们见证了邯郸道路交通的巨大变化,比如说,机动车从寥寥无几到如今突破百万辆。正如他们所说,“能够见证邯郸日新月异的发展、道路交通的新旧交替,我们很自豪,也很欣慰,也很幸福!”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日前,记者采访了这两位老交警,倾听他们讲述邯郸交管的变迁和发展成就。

交通岗亭最具标志性的建筑

上世纪七十年代,按照国家修建标准,邯郸市招岗、火车站交通岗、长途汽车站交通岗、国棉一厂交通岗、西门口(现人民路与陵西街交叉口)等各个主要路口建有岗亭。

1970年,市交通队派人到山东济南学习手动信号灯指挥和安装技术,当年即在市区安装了7个信号灯。交通民警在岗亭内拨电键指挥交通,遇有停电或维修、维护仍用指挥棒指挥交通。灯光信号由人工操作,间隔时间按车辆多少随机而定。本着先直行、后左转,先小车、后大车的放行原则,确保道路的畅通。

沈永建介绍说,当时交通岗亭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交通高峰期是不允许坐在岗亭。岗亭里配有拨键式交通指挥仪、电话、小电扇、指挥棒等。

1978年,参照外地经验,交通队自己设计制作了同期性电子自控灯光指挥信号仪,首先在陵西岗试验成功,并加以推广和应用。到1989年,市区电子自控信号岗亭发展到20个,民警站在岗上,随着灯光信号的变换,辅以手势指挥交通,指挥棒指挥交通基本不再使用。

沈永建回忆说,上世纪七十年代市招岗的交通岗,其实是一个圆圈,后来建造一个可以移动的台子。台子有方形的,也有圆形的,民警站在台子上指挥交通。1986年,改建了文化宫岗、中华岗、人民岗三个直臂式交通岗台,此后,市区12个主要岗全部更换成直臂式交通岗台。

如今,交通岗台已全部撤除,主要依靠灯光信号指挥交通,而且交通管理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沈永建仍然记着当时工作的情景。当年,他因为工作出色,被评为交通安全管理示范标兵,他手拿指挥棒站在岗台上指挥交通的照片,还被印在邯郸交通安全管理宣传画上。宣传画为六扇屏,由中国外文印刷厂印制,纸张是电光纸,当时这一做法尚属全国首创。为此,中央电视台记者张泉灵专程来邯郸以《一个老交警的步伐》为题对他进行了专访。

随着时代变迁,老式岗亭虽然逐步淡出人们视野,但它毫无疑问是邯郸交警发展历史中,最富标志性的建筑。

交警服装及交通工具的发展

岗亭撤除是交通发展的结果,也是时代进步的痕迹,同样交警服装的多次更换,也见证了交管发展变化。

“起初是苏式制服,白色袖套、蓝色服装、蓝色帽子,一直穿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上世纪八十年代夏装是全白色上衣,配绿色裤子,冬装是全绿色制服。到2000年,交警服装与国际接轨,统一成深蓝色制服,一直沿用到现在。”张文斌感慨道。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邯郸市区自行车多达百万辆,可谓是自行车“王国”。那时交警的本职就是维护秩序、疏导路面交通,以自行车管理为主。

张文斌介绍说,当时汽车还很少,交警巡逻时骑着自行车。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巴车快速发展,各种违停揽客情况频频发生,交警靠骑自行车难以有效执法,为此,交警部门专门配备了一批三轮摩托车。上世纪九十年代,交警部门将摩托车改进为轻便两轮摩托车。此后,摩托车不断升级改造,从配备GPS卫星定位系统,到现在与大数据结合的最新样式。

交警骑着摩托车不仅仅疏导交通,还能追击肇事者、帮助危急患者、为孕妇开道,带领考生到考场……交通工具作为交警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确实给交警执法、服务群众起到良性助推作用。

“过去我们交通队只有几辆摩托车,而现在大队的摩托车、汽车装备齐全。今非昔比,时代在进步,就连家庭都普及了私人汽车。”谈起这些,沈永建感慨不已。

事故处理装备及条例法规的历史变革

从最早事故股改革为现在的事故大队,张文斌一直从事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他告诉记者,刚进交通队时,事故股仅有一辆侧三轮摩托车和两辆两轮摩托车。当时的摩托车还经常出问题,摩托车坏了只能骑自行车出事故现场。

谈及出事故现场,张文斌说,现场取证,最先进的装备只有一台珠江牌135照相机。为了节约成本,他专门跑到保定买大盘的胶卷,回来后自己再倒成小卷。由于事故股没有打字机,当时购买打字机需要等待指标,一直到1978年,事故股才购买了第一台打字机。

“到1980年,事故股变成事故科,并购买了第一辆汽车,是一辆吉普车,后来又买了一辆面包车。1982年,上级部门正式给调拨了一辆由沈阳生产的面包车,它成为全队第一辆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车,车上配备有照相机、扩音器、询问工作台、皮尺、拖拽绳、电扇等勘查设备。这辆勘查车的配备,为邯郸市事故处理工作和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工作真是出了不少力。”

据张文斌介绍,1986年,邯郸市交警支队购买了第一台504制式警车。1995年,邯郸市交警支队又有了皮卡事故现场勘查车。1988年以前,处理交通事故是按照国家照顾集体、集体照顾个人的原则。1988年颁布了交通事故处理条例以后,处理事故有了更加科学规范的依据。2004年“五一”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颁布,在法律上规范交通参与者交通行为的同时,也规范了交警执法。

如今,随着邯郸城市的发展,汽车越来越多,交通事故发生数量也随之增加。科技与法制的进步,使得交警处理事故纠纷也向快捷便民的方向靠拢。张文斌感慨:“如今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到交通管理的方方面面,通过大屏幕即可观测到实时车流量,发生轻微交通事故可以快速理赔,就连车不让人、违规停车、压线变道等也能被随时抓拍,不仅让违法行为无处遁形,也减轻了交警的工作负担,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争执。”

历经40年的风雨变迁,沈永建、张文斌两位老交警感慨颇多。当年,他们在古城邯郸的小巷里穿梭,在不宽敞的路口站岗执勤。如今的邯郸,旧貌换新颜,干净整洁的超宽车道绿意盎然,高科技的交通管理手段、便捷的交通管理办事大厅……时时在更好更快地为群众服务。

两人虽然已经退休,但他们搭上了改革开放的快车,见证了交管工作40年间天翻地覆的变化和取得巨大成就,国家日益强盛,他们更为之骄傲,为之自豪!(李永伟、苗文金)

责任编辑:李珊珊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